• 蜀道网
  • 关羽网
  • 曹操网
  • 第一届论坛
  • 第二届论坛
  • cnjpetr2009@126.com 010-6543-6703
    消失的都城(上)

    消失的都城(上)

    张子欣

     

    图片
     

     

    导 言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牧的《赤壁怀古》的名句。诗中提到的铜雀,实指铜雀台。铜雀台在哪里?

    有个词,叫“才高八斗”,是谁说的?是说谁的?

    佛教的出家男性叫“和尚”,“和尚”一词始于何时?允许汉人出家为僧为尼始于何时?

    “快刀斩乱麻”,是谁用快刀斩的乱麻?

    以上这些事儿都发生在这个已经消失的都城里。还有很多,诸如,“灵前仿驴叫”、甄氏盘头——巧夺天工、“杨修拆门”等等。

    一个煌煌赫赫的大都市,人口超过百万,繁荣延续了近400年,占地20平方公里,加外廓,方圆有百里之大,突然就没有了,后世也未复兴。历经1400年后,地面上几乎荡然无存。历史的长河冲淡了人们的记忆,绝大多数人不知道有过这个地方,正如“韩陵片石”上说的,“言谈者空知其名,遭遇者不识其地”。讲邺城的、说故事的,不知道邺城在哪儿?生活在邺城的,路过邺地的,不知道脚下就是邺城。

     

    图片

     

    唐代诗人聂夷中在《早发邺北经古城》中写道:
     

    微月东南明,双牛耕古城。

    但耕古城地,不知古城名。

    当昔置此城,岂料今日耕。

    蔓草已离披,狐兔何纵横。

    秋云零落散,秋风萧条生。

    对古良可叹,念今转伤情。

    古人已冥冥,今人又营营。

    不知马蹄下,谁家旧台庭。
     

    这是诗人在秋天起了个大早,从唐邺城北(今安阳)出发向北走,经过古邺城时所见所感而作的。所以说是个消失了的都城。

    那为何又说触手可及呢?因为它近在咫尺,举目可见,抬腿可到,伸手可摸。这就是今天我要讲的六朝故都——邺城。
     

    图片
     

     

    一、邺城在哪里

    1.我们现在居住的这个城市,历史上曾经叫过邺城,也是相州、魏郡、邺县的所在。至今仍有相州宾馆,应是历史遗留的痕迹,安阳称相州起于何时?应是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及其以后的事。

    2.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以前,邺城在哪儿呢?在安阳市北偏东20公里,河南、河北两省交界处有一条漳河。从安阳出发,沿京广铁路和107国道上行,至漳河桥向东5公里,就是邺城遗址。它分布在漳河两岸,河北岸为邺北城,为曹操所建。河南岸为邺南城,为高欢所建。两城相加,占地约20平方公里。加外廓,有百里,这就是北周大象二年以前的古邺城所在地。当时的邺城和漳河的关系不是现在这样的,漳河在其西北5里,宋朝的时候改道南迁,至清乾隆年间才定位到现在的河床。

     

    图片

     

    二、邺城始末

    1.始建于春秋齐桓公(公元前685年——公元前643年)。具体年代不详,应在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之后。初筑时,应是一个军事设施,构不成城邑。

    2.战国时,魏文侯(公元前464——前396年)派西门豹治邺,豹为邺县令。也有文献记载当时的邺是魏的陪都。这时的邺已上升为县级城邑或陪都的地位。秦统一后实行郡县制,之前县的范围不一。战国时邺县范围很大,包含了现在的临漳县、安阳县、汤阴县,或者更大。

    西门豹投巫,凿渠,除了陋习,又引漳溉邺,泽留后世。关于西门豹在这里说几句:一是西门豹性子急好发怒,他就在衣服上缝缀佩韦,也就是一块熟皮子。皮子柔韧,他发急的时候就用手捏捏,告诫并提醒自己息怒。二是,西门豹是无神论者,为了彻底革除邺县“河伯娶妻”的恶习,他却装作很信奉的样子。说今年选的女子不美。改天再选个美女送去,让老巫去给河伯商量,投入河中。豹毕恭毕敬站在河岸,俯视河水,以待老巫归来。久不不归,豹说,人老了办事不利索,再派年轻的,又投。等待不归,又说,女人不会办事,让男人去。这时三老、廷掾,巫祝吓得叩头如鸡叨米,连声求饶说,这都是假的,骗钱吓唬人的。豹想,要直接挑明河伯娶妇是假的骗人的谁信,这已形成积习,直讲是难以服人的。让骗人的人自己说效果更好。我认为西门豹这两点是高明的,高于常人。

    西门豹为民做好事,老百姓不会忘记,会感恩戴德的。故筑祠修庙,奉之若神,千年祭祀。原安阳县安丰乡北丰村东,漳河南数百米,107国道西,京广铁路东,有西门大夫祠碑刻遗存,是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这里曾是西门豹祠,历史上很盛大的。后赵有石柱铭文,北齐有很大的碑刻。还有几处就不一一说了。

    3.西汉初设魏郡于邺,邺由县级城邑升至郡级城。郡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

     

    图片

     

    4.东汉仍之。东汉光和六年(公元183年)黄巾起义,邺为大方聚集地。初平元年(公元190年),韩馥移冀州州治于邺。邺由郡级升至州级,相当于由地市级升为省级城市。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袁绍逐韩馥取邺,自领冀州牧。这时邺为冀、青、幽、并四州之首府,是河北、山东、北京、山西各一部分的最繁荣的大城市了。利用西门豹史起修的渠道,发展农桑,成为天下粮仓。

    5.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打败了袁绍。袁绍回到邺城。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曹操攻克并占领了邺城。

    6.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筑铜雀台。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曹操晋升为魏公,在邺建宗庙社稷。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晋魏王始建王都。进行大规模的营建,具备了国都的规模。

    7.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操死,曹丕代汉立魏,定都洛阳,中国历史进入了“三国时代”。邺城仍作为曹魏政权的五大陪都之一。西晋左太冲作《魏都赋》,写的就是邺都,而未写首都洛阳,由此可知邺在曹魏政权中地位之重要。(未完待续)

     

    图片

    仿制的三台
     

     

    8.司马氏取代了曹魏政权,史称西晋。

    西晋时司马颖镇守邺城,八王之乱中,司马颖被杀。当时汲桑领导了一支武装力量,有十八骑勇士,作战勇猛。其中有羯族人石勒。他们要为司马颖报仇,攻克了邺城,并放火焚烧,把曹魏宏大而华丽的建筑焚烧殆尽。

    9.羯族人石勒建立了后赵国,都襄(今邢台),石虎称帝时(公元335年)将都城从襄迁到邺城。都邺15年,至350年后赵亡。

    10.冉闵于350年至353年立冉魏,都邺城3年。

    11.鲜卑人慕容俊打败了冉闵,于寿光元年(357年)将都城从蓟城迁到邺城,公元370年为前秦所灭。前燕都邺17年。

    12.从公元370年前燕败亡到公元五534年,东魏迁邺建都,这164年中,有15年属前秦,13年属后燕,136年属北魏。

     

    图片

    三台遗址
     

    13.天平元年534年,高欢携元善见,由洛阳迁邺为都,史称东魏,又新筑了邺南城。至武定八年(公元550年)齐代魏,东魏都邺17年。

    14.公元550年,高洋立齐,史称北齐,年号天保。至公元577年,北周武帝宇文邕灭北齐。北齐都邺27年。邺城作为中国北方割据政权的都城,前后共124年。

    15.北周灭北齐后,派皇戚尉迟迥镇守邺城。邺城仍作为相州、魏郡、邺县的治所。

    16.北周内戚杨坚篡夺北周政权,尉迟迥不服,联合数州进行反抗。杨坚派韦孝宽攻打邺城,大战,迥败自杀。杨坚下令将相州、魏郡、邺县三级行政机构和居民南迁40里到安阳,然后把邺城放火焚烧。火光冲天,浓烟滚滚,数月未尽。从此六朝名都,遂扫地尽矣。此后没有再兴起,成了一个消失的都城。你是老安阳人吗?说不定,你的祖上就是从邺城迁来的。

    这就是邺城的始末。

     

        资料来源:邺城文学
        转载时间:2021年03月09日
        转载网址:https://mp.weixin.qq.com/
    相关链接(日)
  • 三国志学会
  • 中日旅游交流与合作发展国际论坛
  • 第三届中日旅游交流与合作发展国际论坛

          --《三国演义》研究与三国文化旅游(诸葛亮)

    2019年03月30日

  • 第二届中日旅游交流与合作研讨会

    2018年04月01日

  • 第一届中日旅游交流与合作发展研讨会

    2017年04月03日

  • 中日旅游交流与合作发展国际论坛(会议专网)
  • 中日三国文化旅游研究中心
  • 中日三国文化研究交流网
  • 中日三国文化旅游研究网
  • 三国文化旅游研究网
  • 三国文化旅游信息网
  • 诸葛亮文化研究交流网
  • 诸葛亮文化旅游信息网
  • 中日曹魏历史研究交流网
  • 曹魏文化旅游信息网
  • 中日蜀汉历史研究交流网
  • 蜀汉遗址旅游信息网
  • 中日东吴历史研究交流网
  • 东吴遗址旅游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