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怎样读《三国演义》? 沈伯俊:把它当做人生启示录
沈伯俊在演讲。
核心提示
2015年1月18日下午,市图书馆“扬图讲堂”特邀沈伯俊主讲“今天,怎样读《三国演义》”。沈伯俊被国内外同行誉为“权威的《三国》专家”,他认为《三国演义》的主题是向往国家统一,歌颂忠义英雄。他希望年轻人把《三国演义》当做人生启示录,从中吸取更多的人生智慧。
1、《三国演义》四大定位
是“说大事”的书,还是人生启示录
沈伯俊坦言,自己在小学的时候就熟读《三国演义》,当时主要是看故事,记得里面人物的姓名,谁的武艺高强,使用了什么样的兵器……从1981年开始,他才开始从学术的角度研究《三国演义》,到如今,已有30多个年头,其间,出版了很多的名著,发表了很多学术论文。
谈及《三国演义》,沈伯俊给予了四大定位,首先,他认为《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成熟的长篇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名著中影响最大的一部;其次,《三国演义》是一部“说大事”的书,展示的是志在天下的国士情怀;同时,《三国演义》也是一部充满阳刚之气、洋溢智慧之光的书,催人奋发向上;此外,《三国演义》还是一部人生的启示录,助人健康成长。
2、谋略有鲜明的道德倾向
害国残民的谋略叫阴谋诡计
通过三十多年来深入的研究,沈伯俊也对《三国演义》所蕴含的中华文化精华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昨天,沈伯俊重点从“对国家统一的强烈向往”、“对政治人物的评判选择”、“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对中华智慧的多彩展现”、“对理想道德的不懈追求”等五个方面详细说明了《三国演义》博大精深的内涵。
沈伯俊说,“许多人认为,《三国演义》的主要精髓是谋略。我认为,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谋略并非《三国演义》的主要精髓,更非书中精华的全部。”同时,他还深入剖析了“道”、 “谋略” 、“忠”、“义”等概念的联系与区别,指出符合正义原则、有利于国家统一、民生安定的谋略才是值得肯定和赞美的,而不义之徒害国残民的谋略只能叫做阴谋诡计;“忠”是指对自己忠于所事,对他人忠于所托;“义”者宜也,做适宜的事、正确的事就符合义,而做符合道的事情就是“道义”。符合正义原则,有利于国家统一、民生安定的谋略才是值得肯定和赞美的,而不义之徒害国残民的谋略只能叫做阴谋诡计。可以说,《三国演义》写谋略,具有鲜明的道德倾向,而以民本思想为准绳。
3、《三国演义》的主题
向往国家统一,歌颂忠义英雄
《三国演义》以很大篇幅描写了汉末三国变幻莫测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总结了各个集团成败兴衰的历史经验,突出强调了争取人心、延揽人才、重视谋略这三大要素的重要性。沈伯俊举例说,刘备、曹操、孙权三大集团在这三方面各有所长:刘备历经磨难,却始终坚持“举大事必以人为本”的信念,深得民心;求贤若渴,“三顾茅庐”堪称千秋佳话;倾心信任诸葛亮,既有正确的战略方针,又有灵活多变的谋略战术。曹操虽然心术不正,却也十分注意争取人心,延揽人才,手下猛将如云,谋臣如雨;在战略战术上,他也高出同时诸雄。孙权手下也是人才济济,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任统帅均为一时之杰,而且有着明确的战略目标。因此,在众多政治军事集团中,刘、曹、孙三大集团得以脱颖而出,形成三分鼎立的局面。
《三国演义》的思想内容如此丰厚,那么,它的主题是什么呢?沈伯俊认为,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向往国家统一,歌颂“忠义”英雄。《三国演义》全面展现了政治智慧、军事智慧、科技智慧、人生智慧等中华智慧;《三国演义》打出“忠义”的旗号,把它作为臧否人物、评判是非的主要道德标准。
4、年轻人怎样读《三国》?
把《三国演义》当做人生启示录
那么,《三国演义》能给读者带来哪些启示呢?沈伯俊认为,可以从《三国演义》中吸取六大人生启示,分别为:“上报国家,下安黎庶”的崇高理想;胸怀天下,博学深思的求学态度;自尊自信,自主创业的人格力量;敢当重任,不避艰险的英雄气概;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道德修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奋斗精神。
在讲座的最后,沈伯俊期待年轻人把《三国演义》当做人生的启示录,从中吸取更多的人生智慧,也希望听了他的讲座的市民,能够再读一次《三国演义》开辟新的境界收获无穷的智慧与启示,也希望还没有读过《三国演义》的市民赶紧去读,相信会有所收获!
记者 陶敏 文/图
人物名片
沈伯俊,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南开大学教授、中国《三国演义》学会常务副会长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沈伯俊长期研究明清文学,主攻明清小说。著有《中国古典小说新论集》、《三国演义辞典》(合著)、《校理本三国演义》、《沈伯俊说三国》、《你不知道的三国》等。几种《三国》整理本受到国内外学术界高度评价,被誉为“《三国演义》版本史上的新里程碑”,“代表了新时期《三国演义》版本整理的最高水平”。
资料来源:扬州晚报
转载时间:2019年09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