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专家沈伯俊在“金沙讲坛”说三国
著名三国文化专家,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诸葛亮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沈伯俊,2018年3月31日下午在“金沙讲坛”作了题为《三国文化与成都》的讲座。
沈伯俊先生潜心研究三国文化37年,著述宏富,影响广泛。在本次讲座中,他首先阐释了由他提出的三国文化“三层次说”:第一个层次是历史学的“三国文化”观(或曰狭义的“三国文化”观),认为“三国文化”就是历史上的三国时期的精神文化,包括哲学、文学、艺术、史学、科技等方面;第二个层次是历史文化学的“三国文化”观(或曰扩展义的“三国文化”观),认为“三国文化”就是历史上的三国时期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领域;第三个层次是大文化的“三国文化”观(或曰广义的“三国文化”观),认为“三国文化”并不仅仅指、并不等同于“三国时期的文化”,而是指以三国时期的历史文化为源,以三国故事的传播演变为流,以《三国演义》及其诸多衍生现象为重要内容的综合性文化。三个层次的“三国文化”观,如同一组同心圆,围绕着同一个圆心,层递扩大其范畴,共同承担着阐说和研究三国文化的任务。而在实际的研究和应用中,广义的“三国文化”观具有更大的涵盖性和更广的适应性,更便于认知和解释很多复杂的精神文化现象。
在此基础上,沈先生从三个主要方面论说了三国文化与成都的关系:(1)成都是原生三国文化的核心地区。作为蜀汉都城,成都不仅是刘蜀集团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而且是整个原生三国文化的核心地区。值得注意的是,成都也是史书《三国志》作者陈寿的求学与成才之地。(2)成都是三国文化的传承中心。一千八百年来,中国经历了多次改朝换代,发生了无数历史变迁;然而,三国史事、三国人物始终是文人学士和广大民众特别关注的对象,不断地被缅怀和追忆,三国文化也就不断地传承、衍生、丰富和发展。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成都显然处于中心地位。今天,成都遗存有众多的三国胜迹;成都人喜爱的川剧、评书、清音、竹琴、金钱板等曲艺门类,三国故事仍是最大宗的题材;成都各个领域的文艺工作者仍以很大的热情,从事各种形式的三国题材的改编与再创作。其中,四川人民广播电台集合多方力量,经过十余年努力,终于在1993年底全部完成、1994年4月全部播出、1995年又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剧本的108集广播连续剧《三国演义》,堪称中国广播剧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它不仅先后获得全国广播剧特别奖、“五个一工程”荣誉奖,而且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被评为60年来“影响广播电视进程的60个节目”之一,成为四川广电系统获此殊荣的唯一作品。特别值得期待的是,由四川电视台与中央电视台合作拍摄的大型纪录片《三国的世界》(共6集)已经完成,今年5月将由央视第九套节目播出。(3)成都是三国文化的研究中心。这里有四川三国文化研究所、四川大学三国文化研究中心、成都武侯祠研究陈列部等专门研究机构:有中国《三国演义》学会、成都市诸葛亮研究会等学术团体;有《社会科学研究》《天府新论》《中华文化论坛》《成都大学学报》等重要学术阵地;还有一批享誉海内外的研究专家,成为推动研究不断深入发展的骨干力量。这一切,使成都成为国内外公认的三国文化研究中心。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举国大力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三国文化也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2017年9月,四川省公布了首批四川历史名人,共10人,诸葛亮毫无悬念地入选。同年12月,经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批准,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诸葛亮研究中心”宣告成立,今年3月举行了揭牌仪式和学术座谈会。与此同时,“四川省诸葛亮研究会”也正在筹备之中。这就为成都、四川乃至全国的三国文化研究增加了新的推动力。
整个讲座内容丰富,生动活泼。现场座无虚席,听众情绪饱满,气氛热烈。在互动阶段,听众提出了很有水准的问题,沈先生作了精彩的回答。讲座结束后,部分听众还围住沈先生,索要名片,拍摄讲稿,继续提问,要求合影。一位年仅8岁的小“三国迷”也要了名片,还提出了颇有见地的问题。
资料来源: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转载时间:2019年09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