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三国名人做过“宜昌市长”——“宜昌三国文化琐议”之一
王前程
宜昌,汉为夷陵县,隶属荆州南郡,临江而居,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三国时期是英雄豪杰们拼死争夺的战略焦点之一,曹操、刘备、孙权三大霸主无不高度关注和重视这块风水宝地。
曹操是第一个在宜昌地区设置郡级行政单位进行管辖的三国政治家。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分南郡枝江以西地区置临江郡,郡治夷陵县;建安十五年(210年),刘备控制临江郡,见此地扼三峡之险、控清江之口,占尽江河地利,适宜重兵把守,便改临江郡为“宜都郡”。黄武元年(222年),东吴在夷陵之战中重创刘备,完全控制了宜都郡,孙权特将郡治所在地夷陵县改为西陵县,成为吴国西部重镇。
那么,哪些三国名将名士做过宜都郡太守即“宜昌市长”呢?曹魏设置临江郡时间不长,谁出任临江太守,史无明载,小说名著《三国演义》写“曹洪据守夷陵,为南郡之势”。名将曹洪是否兼任临江太守,不得而知。
但刘备任命鼎鼎大名的虎将张飞为宜都首任太守,则是《三国志》的明确记载:“先主既定江南,以飞为宜都太守。”今宜昌市西陵峡口处的擂鼓台传说就是这位“张市长”留下的遗迹。张飞的继任者应是孟达,孟达虽然反复无常,名声不大好,但一表人才,能文能武,既是赞助刘备入川的功臣之一,也是深得曹丕欣赏的名士之一。接替孟达太守职务的是樊友,此人仅做了半年的“宜昌市长”,就被东吴陆逊赶走了。蜀汉最后一任宜都太守是“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的廖化,廖化虽然本领平平,但以忠诚著称。廖化本是关羽手下,在荆州被吴军俘虏后,始终思归刘备,乃以装死的方式骗过吴人,携老母昼夜西行,恰逢刘备东征孙权至秭归,廖化哭见刘备,刘备为之感动,便任命廖化为宜都太守。可惜半年后刘备大败于猇亭之战,仓皇逃回重庆奉节,廖化的“宜昌市长”一职便化为乌有。至于宜昌文史资料说刘备的干儿子刘封曾任宜都太守,但不见于《三国志》等原始史籍的记载,故而刘封是否做过“宜昌市长”很难确信。
毫无疑问,孙权任命的第一任“宜昌市长”,便是名将、名相兼于一身的吴国栋梁人物陆逊。宜昌是陆逊大显神威之地,夷陵之战中陆逊率部全歼蜀汉主力,终结了一代枭雄刘备的政治军事生涯,从此扬名天下,魏蜀将士闻陆逊之名无不忌惮。陆逊在宜都兼任太守之职长达十年,其继任者可能是吴国名将步骘。《三国志》没有明确记载步骘出任宜都太守,其职务是西陵都督,相当于今宜昌军区司令员。但《三国志》说步骘“在西陵二十年,邻敌敬其威信。性宽弘得众,喜怒不形于声色,而外内肃然”,说明步骘在当时军民的心中地位很高,他即使没有兼任宜都太守,也无疑是这一地区的核心人物。
陆逊、步骘之后,可考姓名的吴国宜都太守有顾裕、雷谭、王岐、虞忠四人。顾裕是吴国名臣顾雍的次子,他应是吴永安元年(258年)出任宜都太守的。吴凤凰元年(272年)前后,出任宜都太守者是雷谭。雷谭颇富名气,《三国志》记载他“言至恳切”,在西陵平叛战役中与名将陆抗等都是骨干人物;《大清一统志》亦载曰:“雷谭:领宜都太守,政令严肃,威镇境外。”王岐可能是雷谭的继任者,虞忠是王岐的继任者,他是吴国名士虞翻的第五子,也是吴国最后一任宜都太守,死于西晋名将王濬发起的西陵之战中。
总之,三国时期出任宜都太守(“宜昌市长”)者大多是名将名士,宜昌既是他们生活憩息之地,也是他们大显英雄本色的政治军事舞台。
资料来源:搜狐网
转载时间:2021年07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