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文化源赋
西华师范大学 李纯蛟
噫吁戏!伟乎壮哉!煌煌前四史,陈寿《三国志》与焉;洋洋二十四史,亦复赫然矗立其巅。三国历史溯源于此,三国文化脱胎其间。源之所指,《国志》史卷;源之所在,今之南充、古之安汉。
有客名颜易先生者怪而问之曰:《国志》何以称源耶?
木子酬而答曰:陈君埋首十年,备尝寒暑苦辛:谙熟马班《史》《汉》,求实遵循谨慎;考证力戒苟且,点滴合于诂训;记注平允翔实,评说谨守公秤。一支如椽巨笔,写就三分情形;探踪史迹遗痕,求索兴亡之理。其于纪传体内、独创分国纪事之例,魏晋史家、刷新三国史学唯一功臣;纪九十年史事,传四百七十君臣,史料纷繁、甄选裁制颇显大家手法;文风高简平实,六十五卷婉而成章,智慧卓绝、崇实却虚保存三国真史;视三方地位等均,不以主从失偏颇,整齐人心、三国遗民聚力西晋一统新朝;寓褒贬于纪事,正风声于论断,移风易俗、赞化九州华夏国泰民安。
宏篇酝就,蜚声轰动洛阳帝京。张华酷爱《国志》,盛赞马班不足述称;表奏朝廷写《晋书》,天下无人代陈卿。夏侯自惭笔笨拙,焚稿以示绝史乘。陈君《国志》,文质辨洽侔马班,实录信史迈时贤。此书成,魏晋诸君三国书,相继湮没而失传。唯有《国志》,千古壮文坛!
早年蜀汉国,朝廷废史官,行事多遗作尘埃。陈君写《蜀志》,故国遗闻苦搜敛,足迹踏遍梁益二州,城乡留下奔忙身影;老者床头边,跪听细访问;田间地头上,俯首记录勤;保存蜀国佚史,三分春秋归完整;述史无缺憾,惠及百代立功勋。陈君不努力,蜀史或不传,文坛岂不遗恨一万年!
故曰:尔来一千七百岁,讲史论鼎立,寻源莫不宗陈君;无由《国志》说三分,岂非天方作夜谭!
源深广,流绵长;滚滚长江东逝水,源出唐古拉、孕育炎黄五千年。《国志》譬若江源水,三国文化盛古今;一千七百载,流衍幻化美长卷。
政军统帅,因为《国志》、辟地开天。唐宗宋祖、洪武康乾,一统华夏,武略仰宗曹孟德;治国理政,文韬俯拾诸葛君。领袖泽东,创党建国,治政振军,三国一生伴随;将军王震,戍边屯垦,尽学枣祗,一举稳定西陲。
教育教化,因为《国志》、圣洁聪慧。刘备宽仁,诸葛忠诚,关羽守义,张飞勇毅,塑造几多优秀中华儿女;天下治乱,人民甘苦,国运兴替,分合大势,警示古来今往炎黄子孙。建安文学,华张医经,刘徽算术,马钧技巧,培养祖国文化薪火传人。曹注《孙子》,诸葛治军,周瑜料敌,吴主烽警,训育尚武男儿疆场驰骋。
文学艺术,因为《国志》、流光焕彩。唐诗宋文学艺术,因为《国志》、流光焕彩。唐诗宋词,三国入篇章,弦歌不绝、诵声朗朗满乾坤;杜甫《蜀相》、陆游《书愤》,热血沸腾、爱国励志策后生;子瞻《赤壁怀古》、润之《北戴河》词,大气磅礴、豪情壮志冲天震。宋元平话,三国为盛,村镇城垣、勾栏瓦肆倾服听客万千家。书场新盛、清代扬州,书目四十,百家争艳斗奇葩。康派“文三国”,不重本、连台一百二十天,一部《赤壁》烧红半壁江南;蓝派“武三国”,对垒康派摆擂台、精彩献艺惊起四座尽人寰!隋参军、宋戏文、金院本,楼台无尽三国戏;明杂剧、清传奇、京腔戏,华夷竞相效三义!三国小说、肇始魏晋,迄于朱明、《演义》大成,家喻户晓、脍炙人心,精神食粮、滋养世代黎庶群生;铺陈史事、锦绣文章,刻画人物、跃然纸上,言情说理、浸人心房,谋略智慧、极尽古今中外智商。书法绘画、泥塑刻雕、饰件玩偶,取材三国、缘饰以翻新;舞蹈歌唱、曲艺小品、鼓乐弹奏,撷英三国、用宏而取精;影视剧目、动漫电游、皮影灯戏,张扬三国、益智且娱人。
民俗崇拜,因为《国志》、四海向心。孔明享祀,关羽受礼,双秀三国人物之林;祠庙之立,遍及华夏九区域外。八方之民,四时祭扫,想见音容者辐辏;名扬万邦,天下崇仰,慕名寻访者云集。岁岁迎新年,家家挂门神,马超赵云傍门站,祈趋吉避祸保平安、吉祥如意长命一万年。其余三国人物之膜拜,各因地而设施,各随宜而祭奠。虽依人群地域不同,然度众心情结皆然。
社会生活,因为《国志》、醇美香馨。餐饮美食:闽粤川鲁淮浙湘徽、八大菜系,三国同上菜谱;张飞牛肉、九酝古井、茗茶春秋三国,舌尖长留三家味。家什器物:东阳黄杨潮州龙眼、四大木雕,三国同为题材;梁栋定军山、窗棂梁父吟、照壁借东风,眼前时有三分景。杯盘壶碗:素黑青黄酱绿红蓝、瓷色光艳,三国同入画内;折扇七星坛、放飞孔明灯、俚语臭皮匠,耳际频吹三国风。
企商精英,因为《国志》、财富流淌。企业管企商精英,因为《国志》、财富流淌。企业管理,奉承诸葛,科学决策、果敢艺术,战略战术保双赢;商场博弈,拜师孔明,知己知彼,筹谋胜算,永立潮头不败阵。
旅游产业,因为《国志》、火热蒸蒸。武侯祠,关帝庙,南充西山万卷楼,倾倒多少膜拜客;铜雀台,玉泉山,东吴建业石头城,迎来无数寻踪人;剑门关,华容道,翠云廊上张飞柏,牵动游客思万千;桃园情,隆中对,阆中城头桓侯祠,勾起天涯俱延颈。三国崇拜,香火隆盛;五洲游客,探踪寻根;景区景点,气象日新。三国旅游挑大梁,促社会繁荣、经济大增。
三国文化源远而流长,我词穷而不可尽彰。
颜易先生曰:罗氏不成《演义》,哪有三国溢彩流光。
木子喟然曰:君言虽不差,数典莫忘祖!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演义》源头在《国志》。无源之水,岂可成活流、千年不竭;无本之木,岂可成绿树、百年常青。陶潜先生有言: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兹借言以要之:不知《三国志》之为源泉者,其可以言三国文化耶!
(第18稿 2167字)
资料来源:李纯蛟提供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