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伯俊先生在福州重提旧案说曹操
2010年4月8日19:00,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四川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三国演义》学会常务副会长、权威的《三国演义》专家沈伯俊老师在我院科报厅举办《重提旧案说曹操》文学讲座。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雷石宝老师、院团委副书记何语林老师、怡山书院指导老师刘志勇老师以及各辅导员参加了该讲座。
沈教授先就《三国演义》中的人物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接着讲述了曹操的生平,并结合《三国演义》中的描写对曹操的性格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据沈教授介绍,曹操与诸葛亮、关羽并为《三国演义》1200多个人物中具有特别高的美学价值、能够进入世界文学殿堂的三个人物。而曹操更是“汉末三国最杰出的人物,是东汉末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虽然曹操在军事方面“用兵有如孙吴”,但因为他极端自私、残忍狡诈、反复无常,其十分复杂的性格造成了很多不良的影响。在沈教授的分析中,我们充分认识到,对于曹操,既要充分肯定他的历史功绩,也有权批判其恶德劣行。最后,沈教授还耐心地回答了同学们的提问,让同学们受益匪浅。
在互动过程中,沈教授为我们讲述了当代人读《三国演义》的意义,他认为,读《三国演义》是“提高鉴赏能力的需要,认识社会人生的需要,修身成才的需要”。而《三国演义》思想内涵的精华主要是“对国家统一的向往与追求,对政治和政治家的评价与选择,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对理想道德的追求”。这些都让我们对曹操乃至整个《三国演义》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沈教授读“三国”,品“三国”,然后热爱“三国”,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同学加入到沈教授的行列,让我们和沈教授一起在《三国演义》里遨游。
资料来源: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转载时间:2019年09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