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条秦蜀古道300余处遗迹,"蜀道申遗"怎能少了陕西?!
秦岭这座横亘东西的坚实屏障,阻挡了中国腹地南北气候的交互,但终究没能阻挡秦巴两地行者的脚步,无论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兵法,还是“一骑红尘妃子笑”的典故,它们都与一条条秦岭古道的关系密不可分。
3000余年来,秦蜀古道见证了中国历史的朝代兴替政经融通。
2015年5月份,四川省单独将蜀道申遗的预备清单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备案,《蜀道:金牛道广元段(四川省广元市)》由此进入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预备名单。今年初,四川成立了“蜀道申报世界双遗产领导小组”。
对此,专家认为,如果“蜀道申遗”缺失了拥有众多蜀道遗迹的秦、陇区域,蜀道的原真性、独特性和完整性将严重缺失,“蜀道”的历史文化价值也将大打折扣。
秦蜀古道起点在长安,终点在四川平原。其中陕西段全长4000多公里,占道路总里程的三分之二。蜀道金牛道广元段仅仅是其中很小的一段,无法代表全部的价值和意义。
褒斜道摩崖石刻
其次,蜀道并不是特指四川的道路,它是指从关中进入四川若干条道路的总称。当年的褒斜道、陈仓道、傥骆道、子午道、荔枝道、文川道、金牛到、米仓道、阴平道等十余条道路,在秦岭与巴山之间编织成一幅巨大的路网,成为了当时西南陆路运输的交通动脉。
7条秦蜀古道300余处遗迹,古道陕西“占大头”
提起古道,让我们先来看看它的标本式代表作——栈道。
汉中石门栈道景区
秦岭山间多悬崖绝壁,险峻陡峭。战国时秦昭襄王以范睢为相,开凿栈道,在悬崖绝壁间穴山为孔、插木为梁,铺木板联为栈阁,形成独特的山间栈道。历史资料记载,在栈道的鼎盛时期,其路面平阔,可行车马,五里一阁,十里一亭,500里大栈约有各类建筑6000余个,气势壮伟!
面对秦岭,可以想像得到古人在刀耕火种时代开山凿石时的艰辛。可是,时隔数千年之后,那些道路是否有迹可寻?陕西的古道家底走向如何确定?
2011年,陕西考古工作者把秦蜀古道作为研究课题。陕西考古研究院挺身而出,寻找历史的蛛丝马迹,研究员赵静和她的同事们,把秦岭深处3000公里的山路走了不下数次。
经过5年野外考察,课题组终于把陕西秦蜀古道的底子基本摸清了:陕西有313处道路本体遗迹,这些遗迹可以完整地勾勒出古道在陕西的走向。秦蜀古道起点在陕西关中平原的长安(西安),终点在四川成都,这些古道加在一起,总计长度约4000公里,是中国古代建造时间最早、存在年代最久、沿用时间最长、线路最艰险复杂的古交通要道。
让人欣喜的是,陕西境内的7条秦蜀古道的线路图一点点向前延伸:穿越秦岭山地最东部的子午道、关中到汉中最近捷的傥骆道、穿越秦岭次西的褒斜道、穿越秦岭最西的故道、穿越巴山东线的荔枝道、翻越巴山中线的米仓道、穿越巴山西线的金牛道。
相对于四川的4条古道68处文化遗产点的单独申遗推荐,陕西在古道上占大头。
秦蜀古道
褒斜道:南口在汉中以北的褒谷,北口在眉县的斜谷,通称褒斜谷,全长470公里。褒斜道的开创可能始于战国,《战国策·秦策》里有“栈道千里,通于蜀汉”的记载。成语“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即指褒斜道。
子午道:又叫子午谷。北口在长安县,叫子口;南口在洋县,叫午口,全长 420公里。鸿门宴后,刘邦被项羽贬到巴蜀地带做汉王,就是沿子午道返回汉中。
天宝年间从四川涪陵运送新鲜荔枝到长安,为使荔枝色香味不变,即取捷近的子午道。子午道的沿途有东汉发明造纸的蔡伦墓地和西汉出使西域使者张骞的墓地。
陈仓道(故道、嘉陵道):从陈仓(宝鸡)沿千水(今清姜河)经大散关上行至秦岭,又沿着嘉陵江支流下行到凤州,经褒城到南郑(汉中),全长535公里。这条道路最长,但比较平坦,且有嘉陵江水运之便。暗度陈仓的陈仓道即是此道。
陈仓古道沿线景区嘉陵江源头
傥骆道:从周至骆峪口沿骆峪、经厚畛子,越兴隆岭,沿酉水河经华阳至洋县,全程425公里。这条路线主要用于军事活动。
金牛道:又叫剑阁道、蜀栈,金牛道是古代川陕的交通干线,北起陕西汉中勉县,南至四川巴中大剑关口。此道川北广元到汉中宁强一段十分险峻。诗人李白赞叹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就是指的这一段。
米仓道:北起汉中南郑县,南到四川巴中、渠县、合川至重庆,因穿越米仓山而得名,全长250公里。三国时期,魏将张郃即从米仓道伐蜀,与蜀将张飞在阆中大战失利后又从米仓道败退。
荔枝道:由川东涪陵经西乡至宁陕通往长安的通道。至今在紧邻西安的宁陕县广货街镇、江口镇等地方依稀可见先民们深凿于峭壁上的石窝。在这条古栈道旁边散落有摩崖石刻、唐兵马营遗址、竹林八卦阵、铁板峰、石阵等十余处人文自然景观。
这些道路,相对于四川4条、甘肃3条古道,陕西的数量和遗迹点数均占大头,而长度占总长的三分之二。每一条道路都是一个历史存贮地,其中的文化印迹和文明绵延,交织起完整的中国古道记忆。
大型纪录片《汉源——古道》
百科全书秦蜀古道 ,曾经影响中国历史进程
岁月轮转,曾经的栈道或已残损或已淹没,穿越秦岭与巴山的道路一直发生着变化。今天我们选择的通行方式多种多样,未来建成的高速铁路大大缩短了秦巴之间的通行时间。那些历经沧桑的古路已不再是最佳选择了,但它所承载的的文化价值却是难以逾越的高峰。
秦蜀古道,就像一条经线,从古到今,从长安到成都,串起了中国城市的“双子星”。
研究表明,目前穿越秦岭的多条公路及铁路与秦蜀古道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承袭关系,甚至是直接在古道的基础上扩建出来……目前,人们乘汽车翻越秦岭,就可以不时看到公路旁有古栈道的栈孔遗迹。
秦蜀古道使秦岭天堑得以跨越,沟通了关中与巴蜀,使先后在长安建都的周、秦、汉、唐获得殷实富足的基地,大批钱粮赋税沿栈道源源不断地运往长安。
从秦惠王打通蜀中起,历朝历代,这些古道都演绎出不少故事与传说,“萧何月下追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等等,一次次见证着智慧和勇气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
蜀道之后,不仅汉中、成都盆地之千里沃野成为周秦汉唐的战略后方,更将山高路远的西南地区带入大汉文化圈,成为华夏民族的一员。
保护自然文化双璧应合力申遗
由于时间的冲刷,如今,没有了车马和熙熙攘攘的人群,没有了刀光剑影和鼓角争鸣。千年蜀道难掩落寞。
褒斜道马家湾栈道遗址
如何延缓秦蜀古道废弃的节奏?如何让历史遗存历久弥新?“加快申请加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则是秦蜀古道保护的最佳路径。”
考古队员在子午道宁陕段勘察
秦岭与蜀道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梁中效坦言:“申遗本质上就是价值认定,从地区遗产、国家遗产到世界遗产价值。这种价值的认定,对各相关地区有意义,并能带来切身的利好。”
可喜的是,陕西经过多年勘察已经基本摸清了秦蜀古道的内容和范围,这也为申遗打下坚实的基础,只需后续的工作,申遗便会步入正轨。
但现实的情况是,2015年5月份,四川省已单独将蜀道申遗的预备清单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备案,蜀道由此进入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预备名单。
这样的消息,着实让梁中效“不高兴”。保持蜀道的原真性、独特性和完整性,是申请世界遗产的首要条件。他认为,没有陕西段的蜀道能叫完整的“蜀道”吗?四川若单独将“蜀道”申遗成功,性质类似的陕西秦蜀古道还有机会进入此殿堂吗?
他和四川西部经济文化发展研究院蜀道文化研究所所长朱福全、四川西部经济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唐平教授、陇南市政协研究室主任高天佑一致呼吁:古道申遗,不应单打独斗,要走大运河、丝路沿线抱团的新路。应该站在国家层面,尊重历史,通力合作,让秦蜀古道得到更好的保护,也让更多的老百姓受益。
同时,在联合申遗上,他们也给出了思路。其一,陕西人惯称“秦蜀古道”,甘肃人惯称“陇蜀古道”,三地可以加强协商,采用统一名称申遗;其二,川陕甘三省应建立申遗工作机构,制定申遗实施方案;其三,川陕甘三省应制定《世界遗产管理条例》,为世界遗产的申报、保护、管理和科学利用提供法律依据。
资料来源:搜狐网
转载时间:2020年0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