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蜀道网
  • 关羽网
  • 曹操网
  • 第一届论坛
  • 第二届论坛
  • cnjpetr2009@126.com 010-6543-6703
    关于剑门蜀道文化线路保护与申遗的情况

    关于剑门蜀道文化线路保护与申遗的情况
     

    一、剑门蜀道文化线路资源及其价值

    “蜀道”,始于西周,至今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广元境内的剑门蜀道是蜀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精华所在,是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剑门蜀道北起广元市朝天区棋盘关,经朝天、利州、元坝、剑阁四县区,南至绵阳市梓潼县演武镇,全程约270公里,因穿越剑门天险而得名。剑门蜀道沿线较为完整的保存了道路、铺驿、栈阁、关隘、名人古墓、古遗址、古柏、古镇等古文化遗存。其中,道路遗存有石板路、纤夫石、拦马墙、饮马槽、拴马石等;铺驿有九井驿、筹笔驿等30处;栈阁有龙门栈阁等3处;关隘有天雄关、剑门关等7处;名人古墓有邓艾墓、姜维墓等数十处;古遗址有新石器至秦汉时期遗址5处;有浓荫蔽日的翠云古柏7844株;有利州、昭化、剑州、柏林沟古镇等。剑门蜀道沿线有千佛崖、皇泽寺、觉苑寺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鹤鸣山道教造像、昭化古民居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有白花石刻、麻柳刺绣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项,广元女儿节、射箭提阳戏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4项;有白龙湖、剑门关、唐家河、天曌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4处,利州古州、昭化古城、剑州古城3处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有剑门关、明月峡2处省级地质公园。同时还保存了晋唐以来历代文人墨客遗存的剑门蜀道诗文近千篇(首),内容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宗教、民俗等诸多方面。

    蜀道文化线路遗产是一项文化要素和自然要素,静态与动态,古代遗址、近代史迹以及当代遗产共同构成的活态混合遗产,是由点、线、面共同构成的文化遗产廊道,涵盖了包括物质与非物质共生的文化空间,价值弥足珍贵。广元境内的剑门蜀道更具独特价值:它是沟通西南与关中地区的重要交通要道,遗存有我国乃至世界保存最为完好的古代官道,见证了中国古代交通道路形态演变的历史进程,是中国古代交通史上的“活化石”;是一条军事要冲,记录了很多朝代江山易主、兴亡更替的悲壮战事;是促进民族团结的天然纽带,把中原与西南各民族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为中华民族大融合大统一大团结作出了巨大贡献;是人类智慧与自然高度融合的典型代表,蜀道的艰险与自然景观的峻秀,使其成为一条集文化与自然景观于一体的独特文化线路,它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想象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
     

    二、剑门蜀道文化线路保护情况

    (一)依法做好蜀道保护。剑门蜀道保护工作历来为各级政权所重视。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立剑门并置尉守护;唐宋以来,剑州历代知州卸任时都要移交清点古蜀道上古柏的数量及损毁情况,并颁布律令严禁官民剪伐;民国30年,成立“剑阁县古柏保管委员会”,由县长兼主任委员。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国家、省、市高度重视剑门蜀道遗址保护工作。我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法规,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剑门蜀道遗址保护的决定》等系列文件,将剑门蜀道保护列入政府重要工作,纳入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市县工作目标考核体系,避免剑门蜀道文化资源的原真性、完整性和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促进了剑门蜀道遗址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全面进行剑门蜀道遗址文化资源普查及研究。从2005年起,我市就成立“剑门蜀道遗址文化资源普查小组”,对剑门蜀道遗址进行了深入调查,形成了翔实系统的文字、图片资料,全面展开剑门蜀道文化遗产研究,结集出版了《剑门蜀道遗址资源汇编》、《觉苑寺壁画》、《广元特色文化资源转化战略课题研究》、《广元石窟》等10余部文集,编制了《翠云廊》、《皇泽寺》、《千佛崖》的文物保护宣传片,组织了“剑门关杯”全国硬笔书法比赛,创作了《蜀道》等一大批文艺作品。

    (三)加强剑门蜀道重点文物保护。一是实施文物保护工程。十一五期间特别是“5.12”地震灾后重建以来,国家、省、市投入剑门蜀道文物保护经费22亿元,先后实施了剑门蜀道沿线重要文物保护单位皇泽寺、千佛崖等20个保护项目,使重要文物保护单位的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根本改善。同时,建立健全了严格的保护机制和管理措施,将保护管理责任层层进行落实。二是加强剑门蜀道遗址古石板路及其周边环境的保护。严禁盗搬道上石板、乱修乱建、开山采石等破坏性行为,切实保护蜀道遗址原貌。三是加强剑门蜀道遗址沿线古柏的保护。市、县政府签订了《古柏管理责任书》,对古驿道两旁7844株古柏进行逐株保护。四是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在千佛崖、皇泽寺、剑门关周边开凿隧道3.5公里,从根本解决了交通主干线横穿重点文保单位的问题,做到公路、铁路为文物让路;搬迁了文保单位内大量违章建筑,修复了部分驿站街道、民居、石板路。
     

    三、推进蜀道申报世界文化线路遗产的几点建议

    将蜀道申报为世界文化线路遗产,是广元314万人民的梦想和期盼,是广元市委、市政府下定决心实施的一项重要文化工程、民生工程。2007年四川、陕西两省政府主办,广元市委、市人民政府承办了《蜀道文化论坛》,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共商申遗大计。我市先后7次组织同济大学、四川大学等专家学者,考察剑门蜀道,形成了《蜀道文化线路总体研究报告》。 2009年11月举办中国蜀道?广元国际论坛,罗哲文、阮仪三等9位著名专家联名向川陕11城市市长发出了联合申遗的公开信,蜀道沿线11个城市发起了中国蜀道申报世界文化线路遗产的倡议。《四川省广元市剑门蜀道遗址总体保护规划》也已由清华大学编制完成。为有力有序、更好更快地推进蜀道申遗工作,在此,我们提出四点建议,望各位领导、各位委员、各位专家支持。

    (一)蜀道文化线路资源和价值弥足珍贵,保护好这一人类遗产是国家和沿线城市的神圣职责。应将蜀道文化线路保护和申遗工程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纳入国家项目,成为国家行动。

    (二)建立蜀道文化线路保护和申遗工作部省际会商机制,成立蜀道文化线路保护和申遗联合办公室,明确牵头城市,沿线城市分别成立保护和申遗办公室,构建保护和申遗工作无缝对接通道与平台。

    (三)科学制定蜀道文化线路保护和申遗的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结合蜀道沿线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由国家文物局、两省主管部门和牵头城市统一编制系统科学的保护和申遗总体规划,出台保护法规,下达目标任务,分级分步实施。

    (四)构建蜀道文化线路保护和申遗项目国家、省、市三级资金投入机制,充分调动国家、省和沿线城市项目投入积极性,确保保护和申遗工作顺利推进。
     

        资料来源:中国政协新闻网-广元市人民政府市长 马华
        转载时间:2020年03月03
        转载网址:http://cppcc.people.com.cn/
    相关链接(日)
  • 三国志学会
  • 中日旅游交流与合作发展国际论坛
  • 第三届中日旅游交流与合作发展国际论坛

          --《三国演义》研究与三国文化旅游(诸葛亮)

    2019年03月30日

  • 第二届中日旅游交流与合作研讨会

    2018年04月01日

  • 第一届中日旅游交流与合作发展研讨会

    2017年04月03日

  • 中日旅游交流与合作发展国际论坛(会议专网)
  • 中日三国文化旅游研究中心
  • 中日三国文化研究交流网
  • 中日三国文化旅游研究网
  • 三国文化旅游研究网
  • 三国文化旅游信息网
  • 诸葛亮文化研究交流网
  • 诸葛亮文化旅游信息网
  • 中日曹魏历史研究交流网
  • 曹魏文化旅游信息网
  • 中日蜀汉历史研究交流网
  • 蜀汉遗址旅游信息网
  • 中日东吴历史研究交流网
  • 东吴遗址旅游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