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蜀道网
  • 关羽网
  • 曹操网
  • 第一届论坛
  • 第二届论坛
  • cnjpetr2009@126.com 010-6543-6703
    对襄阳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战略思考

    对襄阳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战略思考

    杜汉华
     

    内容提要:指出襄阳的文化定位应该是“襄阳文化”,目前应该把“襄阳军事攻防工程体系”、“襄阳山水城古风公园”——“襄阳城池军事博览园”、“诸葛亮师友文化旅游圈”、“牛郎织女七夕源主题公园”、“凤林关文化旅游景区”、“岘山鹿门山森林公园——唐诗之路、佛道建筑博览园”“邓城-水淹七军古战场”等旅游景区作为当前旅游景区的建设重点,打好“拔河”“七夕”“端午赛龙舟”文化旅游品牌,市县联动,加大景区建设和旅游产品、旅游商品的开发力度,使襄阳作为汉江流域的中心城市,在汉江流域的文化旅游产业开发中发挥应有的引领作用。
     

    一、襄阳市作为汉江流域的中心城市,应该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上,发挥引领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1月在重庆召开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指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真正使黄金水道产生黄金效益。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是楚文化的发祥地、融汇秦楚文化、联通和融合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的中华民族的十分重要的母亲河,襄阳市作为汉江流域的中心城市,应该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上,发挥引领作用,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对“黄金水道产生黄金效益”的殷切希望和期待。
     

    二、必须解决好襄阳市的文化定位、找出襄阳文化旅游产业的突破口

    应站在全球视野、全国和全省的角度,确定好襄阳市的文化定位,找出襄阳文化旅游产业的突破口,让襄阳市的文化旅游产业在汉江流域,甚至在全国发挥引领作用。

    襄阳市过去的文化定位是“一城两文化”,这是站在襄阳市自身的角度思考问题的。“一城”应该指的是襄阳古城,但实际上只是指襄阳古城墙。“两文化”是指三国文化、汉水文化。这三个概念,旅游形象目前很不突出,相互之间是大小概念的关系或交叉的关系,在逻辑上也是有问题的,如汉水文化就包括了襄阳古城、包括了襄阳的三国文化。这是没有全球视野、没有从全国和全省的角度思考问题的结果,更没有找出襄阳市的文化旅游资源和能开发的产品在海内外的独具优势!可以在不否认“一城两文化”的基础上,站在全球视野、全国和全省的角度,确定好襄阳市的文化定位。

    襄阳的文化定位应该就是襄阳文化,应该揪住“襄阳”二字,寻找襄阳在海内外最突出的文化优势和旅游资源优势,找到能展示好“襄阳”二字的旅游载体,想办法把“襄阳”一炮打响,把“襄阳”推向全世界。
     

    三、让襄阳文化旅游产业一炮打响海内外的建议

    1.既要打好古隆中牌,更要打好比古隆中更重要的品牌——襄樊古城(“襄阳军事攻防工程体系”[1])、古邓城(水淹七军古战场遗址)

    从现有的旅游产品而言,襄阳有古隆中,但古隆中目前景区的规模太小,而且长期在古隆中现在的景区和本来应该作为古隆中景区加以保护的区域内建设了大量的不适当的建筑,使得古隆中实际上从来也担当不起襄阳市文化旅游的龙头所应有的拉动襄阳文化旅游产业的责任,应该重视襄阳市的真正的旅游龙头和品牌,下大功夫培育这些一级和二级的文化旅游品牌。

    襄阳的一级旅游龙头应该是襄樊古城(准确的说叫“襄阳军事攻防工程体系”),它不应该只是指襄阳古城墙、城门和护城河,还应该包括襄阳和樊城城内的传统建筑、城外的岘山、汉水、汉江对岸的鹿门山,一直延伸到高新区,这些地面上有防守襄阳的系列堡垒和蒙古大军围攻襄阳的系列堡垒。把襄阳古城的大概念——“襄阳军事攻防工程体系”保护开发好,襄阳就是一个世界级的文化旅游名城,还能够作为古代军事工程和古战场遗址“文化景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只要把这个牌、把这个旗帜举起来,襄阳市的文化和旅游产业,就能一炮打响世界,填补中国没有府级古城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空白,引起国家层面和海内外对襄阳的关注。

    2.襄阳城和“邓城”应是目前襄阳市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的重点

    襄阳的二级旅游龙头应该是“襄阳城”。襄阳城主要指襄城区岘山至汉水之间,长不过十里宽不过五里地地面,这里有天下名山——岘山(包括岘首山、万山等襄阳城西南的群山),整个的这一大块有山有水、有古城墙,历史文化底蕴非常深厚,是个得天独厚的“山水城古风公园”。从“襄阳山水城古风公园”[2]的角度思考问题,进行旅游开发,襄阳才能成为“香城”、成为海内外游客来旅游的热点——真正的文化旅游产业的“香饽饽”。(邓城和高新区汽车旅游的开发后面再讲)。

    “襄阳山水城古风公园”应该如何建设,我在《把襄樊建成文化城的初步设想》(1982年11月油印)、《爱国与襄樊——襄樊的过去、现在与未来》(1983年8月襄樊市总工会讲座)、《把襄阳建成历史博物城——兼谈樊城和市辖县(市)的建设》(1986年2期《襄樊地方志通讯》)、《创世界一流水平的旅游景区——谈万山及襄阳城西的开发》(1996年1月“襄樊市城市规划学会”年会交流、载《襄樊城市规划论文集》(第一辑))等面向全社会的文章和演讲中做了阐述;现在,这些开发思路仍然有参考价值。目前可以把襄阳古城墙护城河建成“襄阳军事博览园”;庞德公、庞统、司马徽、徐庶、崔州平、庞公祠、学业堂等诸葛亮在襄阳城周边的师友文化遗存,开发成为“诸葛亮师友文化旅游圈”[3];万山开发成为“牛郎织女七夕文化源主题公园”,唐城、习池、岳飞解放襄阳古战场等建成“凤林关文化旅游景区”[4]、“岘山+鹿门山森林公园——唐诗之路、佛道建筑博览园”等作为“襄阳山水城古风公园”的开发重点。

    3.“邓城”和高新区汽车旅游也应该成为襄阳的二级旅游龙头

    “邓城”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三千多年历史的古邓国的都城,邓姓一族的发祥地,襄樊两城的城市之根,其文化底蕴非常深厚,旅游开发的前景极为广阔。这里还是水淹七军古战场的制高点,是“襄阳攻防工程体系”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2千多年来襄阳人保家卫国的重要据点、也是蒙古大军围攻襄阳、封锁襄阳的重要据点。

    “邓城”作为“水淹七军古战场”的制高点,也是关公曾经的屯兵之地,宁国寺就因此而建在这里。邓城附近有很多地方都是关羽和曹魏大军战斗过的地方,有很多传说,可以以邓城为核心,开发成为“邓城-水淹七军古战场”旅游景区,规划开发好了,甚至能成为比古隆中影响更大的旅游景区和襄阳市的旅游龙头之一。

    理由有四:①关公是儒释道三教崇拜的神祗,也是民间崇拜的财神和不少行业的保护神。关公的影响,特别是在民间和海内外的影响,远大于孔子和诸葛亮。水淹七军古战场是关羽一生辉煌高潮的顶点,是海内外游客经常探访和朝拜关公的关公文化旅游线路上的不可缺少的一环。如果“邓城-水淹七军古战场”旅游景区开发出来了,海内外游客和关公信众,就不至于经过这里,却因为没有旅游景区而失望离去。比利时的滑铁卢是拿破仑的失败地,拿破仑还不是神,一片农田加一个雕塑就能吸引海内外的游客,“邓城-水淹七军古战场”旅游景区如果规划开发好了,一炮打响海内外,也应该没有问题。②“邓城”位于襄阳市区、南来北往的交通要道,附近有大量的产业聚集人群,便于游客游览,能产生比古隆中更好的旅游综合效益。③“邓城-水淹七军古战场”可以从襄阳古城(“襄阳军事攻防工程体系”)、关公文化遗产,三国文化,三个角度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比古隆中更有一炮打响海内外的独具的优势。汽车产业开发区离古邓城遗址很近,把襄阳的汽车产业、包括亚洲数一数二的试车场利用起来,开发汽车旅游,也可以延伸“邓城-水淹七军古战场”的旅游产业链,增强高新区文化旅游产业的独具的优势和实力。④邓城是邓姓的源头,襄樊2城的城市源头,并且可以和夸父逐日的神话传说联系起来。文化底蕴在襄阳位于首屈一指的地位。

    4.襄阳应该打好“拔河”“七夕”“端午赛龙舟”文化旅游品牌,争取它们也成为二级旅游龙头

    据研究,襄阳是“七夕”[5]“拔河”[6]的发祥地,对“端午赛龙舟”也有特殊的贡献。打好“拔河”“七夕”“端午”三张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品牌,对襄阳市的发展也十分重要。“拔河”“七夕”“端午赛龙舟”。襄阳市的汉江、万山、城墙下、老龙堤、岘山与虎皮井,都能够成为著名的旅游景观,并且靠这些节会,炒热襄阳市的文化旅游产业,搅活襄阳市的相关旅游景区。许多交通和经济发展、文化底蕴远不如襄阳的地方打响了“拔河”“七夕”“端午赛龙舟”,都对当地的文化旅游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惊人的引领作用,如曾经归襄阳地区管的郧西县主打七夕文化旅游品牌,几年就引资几十个亿,整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县城面貌和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襄阳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必须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二者并重。

    5.市县联动,联手打响襄阳文化旅游产业的品牌

    “襄阳军事攻防工程体系”可以把南保谷、枣阳宜城老河口等各地的古城墙遗址和古山寨联系起来,“邓城-水淹七军古战场”“七夕”等景区的开发建设,也可以和有些县联系起来。这样襄阳市县形成一体化的大旅游板块,一个大拳头打出去,肯定比一个巴掌打出去,效果更好,更有利于襄阳市的文化旅游产业!

    6.加大景区建设和旅游产品、旅游商品的开发力度

    加大景区建设和旅游产品、旅游商品的开发力度,首先要“讲好故事”——即建立在对襄阳文化和城乡建设、旅游产业有综合性的深入研究、到位的策划基础之上,找到适合襄阳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的运作模式,搞好科学的规划,否则开发的力度越大,破坏性建设的恶果愈加突出;然后用政府主导、政府担保、PPP等多种方式,引进投资开发主体,把襄阳市的文物、名胜以及现当代建设成就,包括与城乡建设相融合,建成主题突出、能让游客和市民参与名人寻踪、民俗活动、现当代成果共享的复合型、互动性的独具襄阳文化特色的“历史遗产主题公园”和“现代科技成果主题公园”。如“襄阳山水城古风公园”,就应该能让游客与诸葛亮、庞统、庞德公、徐庶、王叔和、孟浩然、李白、王维、孟宗政、孟珙、张贵张顺、小说人物郭靖黄蓉、穿天节七夕、拔河、赛龙舟等诸多名人、民俗的旅游载体形成互动,“高新区、汽车产业开发区”也能找到旅游开发的主题和路径,并沿此线索,组合和开发具有襄阳特色和普适价值、甚至销向海内外的旅游产品、旅游商品。

    注:为《襄阳市全市景区建设、旅游标准化暨旅游营销工作座谈会》撰写的发言稿。
     

    参考文献
    [1]杜汉华余海鹏《“襄阳军事攻防工程体系”与汉水流域“世界遗产”的申报、保护》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第3期
    [2]杜汉华杜睿杰《科学规划襄阳建成世界级文化旅游名城》《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11年11期P40-42
    [3]杜汉华《开发襄樊三国旅游景点——再谈襄阳及襄樊旅游网络的建设》(送丁宝斋《襄樊历史名城保护与建设》征文;1991年中国﹒古三国旅游协作区2次年会交流、原载《中原旅游报》《襄樊日报》《襄樊日报﹒内部参考》及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改革开放中的湖北旅游》)
    [4]杜汉华《襄阳习池与凤林关景区建设初探》《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5期4-7
    [5]杜汉华杜睿杰《汉水七夕文化考》《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101年第1期
    [6]杜汉华《拔河与襄樊》1986年第一稿呈《襄樊地方志通讯》、载《襄樊学院学报》2008年第04期


     

        资料来源:杜汉华博客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04日
        发布网址:http://www.caogen.com/

    上一篇:襄樊旅游城的形象定位与开发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链接(日)
  • 三国志学会
  • 中日旅游交流与合作发展国际论坛
  • 第三届中日旅游交流与合作发展国际论坛

          --《三国演义》研究与三国文化旅游(诸葛亮)

    2019年03月30日

  • 第二届中日旅游交流与合作研讨会

    2018年04月01日

  • 第一届中日旅游交流与合作发展研讨会

    2017年04月03日

  • 中日旅游交流与合作发展国际论坛(会议专网)
  • 中日三国文化旅游研究中心
  • 中日三国文化研究交流网
  • 中日三国文化旅游研究网
  • 三国文化旅游研究网
  • 三国文化旅游信息网
  • 诸葛亮文化研究交流网
  • 诸葛亮文化旅游信息网
  • 中日曹魏历史研究交流网
  • 曹魏文化旅游信息网
  • 中日蜀汉历史研究交流网
  • 蜀汉遗址旅游信息网
  • 中日东吴历史研究交流网
  • 东吴遗址旅游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