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蜀道网
  • 关羽网
  • 曹操网
  • 第一届论坛
  • 第二届论坛
  • cnjpetr2009@126.com 010-6543-6703
    河南博物院大三国志展之如数家珍 — 青瓷釉下彩羽人纹

    河南博物院大三国志展之如数家珍——青瓷釉下彩羽人纹
     

    大三国志展开展在即,提前观瞻激动之余,结合近来所见、所闻、所查之兴趣役使,不放将所知、所感、所想做一整理,以备来日查找、回味之用。好东西自然应该“与众乐乐”!今天说的就是下图的这件宝贝——青瓷釉下彩羽人纹佛饰盘,至于它的作用嘛,似乎应该是一件得道成佛的葬器啦,有关资料详见如下分析······

     

    河南博物院大三国志展之如数家珍 — 青瓷釉下彩羽人纹

     

    青瓷釉下彩羽人纹佛饰盘口壶,南京市雨花区长岗村出土,为三国时期孙吴之代表作,现收藏于南京市博物馆。圆形盖,盘口,束颈,圆鼓腹,平底。瓷胎白中略带灰色,胎上用褐彩绘有纹饰。外罩青黄色釉,釉层厚薄均匀,透明度较强。盖纽作回首鸟形。上腹饰一周贴塑,由四个铺首、两尊佛像、两个双首连体鸟系组成。排列整齐,间隔有序,均以褐彩勾勒。盘口壶肩腹部饰釉下彩绘图案:鸟形盖纽两旁各饰一柿蒂纹,盖面绘四组类似纹饰,两个人首鸟身的动物分别在一株仙草上方相对飞舞,仙草两侧各有一只动物;颈部绘七只异兽,除两只并列外,其余几只之间皆有形状相似的半身异兽图案;腹部绘两排持节羽人,上排有十一人,下排为十人,高低交错排列,空隙处绘有疏密有致、飘然欲动的仙草和云气。青瓷釉下彩盘口壶的出土,证实我国早在三国时期就已具备烧制釉下彩瓷的先进工艺,它将制瓷工艺和绘画艺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开拓了瓷器装饰的途径,为研究东吴到西晋时期的陶瓷绘画艺术,提供了目前唯一的珍贵实物资料。

     

    河南博物院大三国志展之如数家珍 — 青瓷釉下彩羽人纹

     

    青瓷釉下彩羽人纹佛饰盘口壶主旨为祝祷升仙,从图像构造上看,这二十一位持节羽人与洛阳卜千秋墓壁画中的羽人(上图)极为相似,持节类羽人多为男性,羽翼为蓑衣状,姿态沉稳、持重,从西汉至三国,其形象几乎没有变化,可见孙吴时期江东地区依然保持着汉代以来传统的羽化图像模式。但是,壶上的佛像也说明,在汉末魏晋时期释道双修、释道融合意识观念的存在。另外,这件青瓷壶还是迄今发现的中国最早的釉下彩绘画之一,从而改写了中国釉下彩的历史。

    【PS】:

    卜千秋壁画墓,位于洛阳城北0.5公里处郊区邙山乡浇沟村邙山南麓洛阳市面粉厂内。1976年发现并由文物考古部门发掘,出土铜印上阴刻有篆书“卜千秋印”,因此而得名。墓洞穴砖室,包括墓道、主室、左右耳室三部分。主室由特制空心砖砌筑而成。年代当在西汉中期稍后。在此墓的门内上额、顶脊、后壁山墙正中等处皆绘有壁画,画有仙人王子乔、女娲、仙翁、仙女、伏羲、方相氏的形象,以及彩云、月亮、太阳、双龙、枭羊、朱雀、白虎、黄蛇、蟾蜍、兔子和墓主人乘凤升仙等。绘画之前,先在砖上涂一层白粉,然后着墨上彩。壁画绘制精工,色彩鲜明,保存完好,是研究西汉时期绘画艺术的重要资料。

    前些日子也去了卜千秋壁画墓的收藏单位——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种种原因,当时还遗憾没能见到实物呢,没想到今天就又和它联系上了,历史的巧合,简称——“缘分”!
     

        资料来源:新浪网
        转载时间:2019年09月10日
        转载网址:http://blog.sina.com.cn/
    相关链接(日)
  • 三国志学会
  • 中日旅游交流与合作发展国际论坛
  • 第三届中日旅游交流与合作发展国际论坛

          --《三国演义》研究与三国文化旅游(诸葛亮)

    2019年03月30日

  • 第二届中日旅游交流与合作研讨会

    2018年04月01日

  • 第一届中日旅游交流与合作发展研讨会

    2017年04月03日

  • 中日旅游交流与合作发展国际论坛(会议专网)
  • 中日三国文化旅游研究中心
  • 中日三国文化研究交流网
  • 中日三国文化旅游研究网
  • 三国文化旅游研究网
  • 三国文化旅游信息网
  • 诸葛亮文化研究交流网
  • 诸葛亮文化旅游信息网
  • 中日曹魏历史研究交流网
  • 曹魏文化旅游信息网
  • 中日蜀汉历史研究交流网
  • 蜀汉遗址旅游信息网
  • 中日东吴历史研究交流网
  • 东吴遗址旅游信息网